《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编辑部在线征稿

分类:范例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05 01:00:0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特色和优势的集中体现,本研究收集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文献,从诊断方式、治疗方案、评价标准、预防观念等方面对中西医结合诊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新方法、新观点,体现我国个体化治疗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优越性. 中医药学的形成离不开国学文化的熏陶,也与美学不可分割.国学对中医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主要内涵.本文从中国美学角度,对国医国药深邃的哲思开展研究,认为天人合德彰显原创之象思维,体现儒学仁德至尚之美,太虚原象包含了议病辨证法象天地时空、天纲明道、顺应自然的理念,体现人的自然化之美;辨证论治总则蕴含阴阳,体现内在气韵精神,展现大成智慧之美;中医医案源于医家疗伤治病的临床经验,体现服务民生之美.面对高概念大数据的时代,本草与方剂学体现了中药的法象之美,故以国学中的儒家、道家之学为例,阐释了中医药的实践美学,并从美学角度认识中医药,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认识中医药.探究肝硬化腹水疾病治疗中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以85例(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方式: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予以分组.对比组采用西药治疗,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方案为观察组.就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临床体征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对比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硬化腹水疾病治疗中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体征改善明显,可实现在肝硬化腹水疾病治疗中广泛推广.研究肿瘤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通过中医中药治疗的干预效果与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医肿瘤科收治的肿瘤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均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与研究组(10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中药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周期性治疗后,其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经过对比后,研究组肿瘤患者的有效率为91.00%,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更佳,中医中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更佳(P<0.05),研究组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研究组患者的腹泻反应、食欲减退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中医中药方式在此研究中比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的作用更佳,有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对于患者肿瘤病灶的转归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分析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性头痛症状改善时间、睡眠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头痛视觉模拟评分、脑血管平均流速、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痉挛性头痛症状改善时间(6.24±1.21)d、睡眠改善时间(6.41±1.12)d、住院时间(8.21±2.21)d均短于对照组的(9.52±2.21)、(10.53±2.21)、(11.12±3.1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脑血管平均流速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头痛视觉模拟评分(1.02±0.12)分低于对照组的(2.45±0.15)分,脑血管平均流速(102.19±6.45)cm/s高于对照组的(95.41±6.21)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2.11±0.11)、全血粘度(5.12±0.51)mPa·s、血浆粘度(0.81±0.19)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2.42±0.21)、(7.42±0.59)mPa·s、(1.34±0.34)mPa·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对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分析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门诊接受治疗的280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40例,与观察组140例,其中对照组140例患者全部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140例患者均予以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137例,占比97.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113例,占比80.7%,(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输尿管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上以继发性输尿管结石最为多见,大多为由无机盐或有机物沉积形成的肾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因留滞或嵌顿在输尿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处而形成.其成分以草酸钙为主,碳酸盐、尿酸盐等成分的结石次之,胱氨酸结石属家族性遗传疾病,故较为罕见[1-3].形成泌尿系结石的因素多为代谢紊乱,局部解剖因素、感染、异物,药物相关因素.随着人们生活规律、运动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输尿管结石患者人数日益增加[4].中医学认为输尿管结石可归属于"腰痛""腹痛""淋证""石淋""热淋""血淋"等范畴,与感受外邪、七情内伤、饮食失调、劳欲过度、病理产物等因素相关,常见湿热蕴结下焦,聚湿生痰,灼伤肾阴,致膀胱气化不利,病理产物代谢失常,沉积而成砂石.中医常用治疗方法为清热通淋、燥湿化瘀、利尿排石[5].中医中药在防治输尿管结石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现对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研究综述如下.
讨论中医中药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该院接诊的92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治疗前,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FMA评分为(57.74±12.52)分,高于对照组的(38.69±5.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和推广.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对肝硬化腹水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药物为螺内酯、呋塞米,观察组30例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加减治疗治疗,药方为护肝再生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73.3%(22/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可促进其肝功能恢复,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