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天地》编辑部在线征稿

分类:范例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05 01:00:00

糖尿病天地》目的分析FOS样抗原2(FOSL2)mRNA及DNA甲基化在新疆维吾尔族T2DM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莎车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维吾尔族人群100例,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和T2DM组,每组各50例。测定HbA1c、FPG、TG、TC等生化指标,采用RT-PCR、MALDI-TOF-MS检测外周血白细胞FOSL2 mRNA表达及DNA甲基化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与NGT组比较,T2DM组BMI、HbA1c、FPG、TG、TC、LDL-C升高(P<0.05或P<0.01),HDL-C、FOSL2 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T2DM组FOSL2基因有7个CPG单位的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FOSL2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呈负相关(r=-0.39,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BMI、HbA1c是新疆维吾尔族T2DM患者FOSL2基因DNA甲基化高表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T2DM患者存在肥胖、血脂代谢紊乱等,通过FOSL2基因DNA高甲基化下调其mRNA表达,可能在T2DM发病中起作用。 目的探讨年轻T2DM患者进展为DK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成年T2DM患者514例,分为单纯T2DM组(T2DM,n=367)、年轻DKD组(YDKD,n=29)、老年DKD组(EDKD,n=118),分析临床生化指标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数据。结果与T2DM组比较,YDKD组24 h UAlb、eGFR、WHR、SBP、总蛋白(TP)、白蛋白(ALB)、TC、TG、FPG及FC-P升高,总胆汁酸(TBA)、BUN降低(P<0.05)。与EDKD组比较,YDKD组eGFR、TP、ALB、谷丙转氨酶、TG及FPG水平升高,TBA、BUN及GADAb降低(P<0.05)。CGMS提示YDKD组中、晚餐后BG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OR 1.286,95%CI 1.125~1.471)、TBA(OR 0.679,95%CI 0.488~0.944)及ALB(OR 1.200,95%CI 1.046~1.377)是年轻T2DM患者进展为DK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G、TBA及ALB是年轻T2DM患者进展为DKD的危险因素,年轻T2DM患者应控制中、晚餐后BG达标。 比较DKD与其他慢性肾脏疾病(CKD)腹膜透析(PD)患者临床特点及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分析CV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PD中心规律PD 1年的患者206例。根据原发疾病是否为T2DM,将入选患者分为DKD组81例和CKD组12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生CVD[包括冠状动脉疾病(CAD)、左心室肥厚(LVH)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KD组比较,DKD组应用高渗腹透液例数、BG、HbA1c、TG、血沉及hsC-RP水平升高(P<0.01),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总尿素清除率(Kt/V)、残肾Kt/V降低(P<0.05或P<0.01)。DKD组总CVD患病率为59.26%,其中CAD患病率7.41%,LVH患病率23.46%,CHF患病率46.91%,CKD组总CVD患病率29.60%,其中CAD患病率3.20%,LVH患病率19.20%,CHF患病率24.80%。DKD组总CVD患病率及CHF患病率均高于CKD组(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与DKD组未发生CVD患者比较,发生CVD患者年龄大,DM病程长,TP、Alb、TBIL、HbA1c、BG、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和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和TBIL水平是CV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DKD腹膜透析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异常、更低的蛋白水平和相对明显的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下降,CVD患病率升高。CVD发生与Alb、TBIL水平明显降低密切相关。 基于社区队列人群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T2DM患者早期DK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于北京市平谷区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002名25~75岁常住居民进行代谢性疾病调查。采用腹部CT检查识别脂肪肝,行75 g OGTT诊断DM,UACR>30 mg/g为DKD早期筛查指标。结果本研究中共纳入3122名。T2DM、NAFLD患病率分别为18.03%(563例)和22.68%(708例),T2DM合并NAFLD患病率为7.21%(225例)。T2DM患者合并NAFLD比例为39.96%,具有年龄低、高BMI、BG和血脂控制差的特点。早期DKD发生率为27.89%,NAFLD组DKD发生率高于无NAFLD组(32.44%vs 24.85%,P<0.05),男性患者尤为明显(34.62%vs 20.39%,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和DM病程后NAFLD是DKD发生的影响因素(OR 1.486 95%CI 1.016~2.172,P=0.041)。结论平谷地区T2DM、NAFLD患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两病共存增加DKD发生风险,应加强慢性代谢性疾病早期联合防治。 检测低脂饮食治疗的T2DM患者不同阶段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0例新诊断T2DM患者,给予长期低脂饮食,初诊及治疗1、3、6个月后分别采集粪便样本,分为D0、D1、D2、D3组。同期采集10名本院健康体检人群(NC组)粪便样本。所有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进行聚类、多样性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肠道微生物在属水平上差异菌群较多。治疗过程中经菌群结构重组,D3组差异菌群相对丰度与NC组接近,菌群结构趋向于NC组。结论治疗不同阶段,微生物相对丰度不断变化。长期低脂饮食后,肠道菌群结构趋向正常。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测量与分析T2DM患者尿液拉曼光谱,探讨SERS对T2DM患者骨量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91例,经双能X线吸收法(DXA)诊断,分为骨量正常组(Con,n=30,T≥-1)、骨量减少组(OS,n=30,-2.5<T<-1)及骨质疏松组(OP,n=31,T≤-2.5)。SERS法采集患者尿液拉曼光谱图,并绘制散点图,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处理数据,检验其T2DM患者骨量异常(包括OP和骨量减少)诊断价值。结果绘制受试者特征峰1377 cm-1处相对峰强度散点图,以1.4为界限诊断骨量异常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8.6%、70.0%。91例标本拉曼光谱分别以1377 cm-1处峰强度为基准,对其他9个剩余特征峰进行峰值归一化处理,计算拉曼光谱归一化后特征值PCA得分,PCA得分诊断骨量异常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5.5%、90.0%。结论骨量正常、减少及OP的T2DM患者尿液拉曼光谱有显著差异,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可初步筛查T2DM患者骨量异常。 探讨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在D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30例,DKD患者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0名,分为T2DM组(n=30)、早期DKD组(DKD1,n=15)或晚期DKD组(DKD2,n=15)及正常对照组(NC,n=30)。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液中ILC2s比例和IL-4、IL-13水平。分别用IL-4或IL-13单独或联合高糖干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ELISA和qPCR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连蛋白(FN)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T2DM、DKD1、DKD2组外周血ILC2s比例、IL-4、IL-13水平升高,DKD2组高于DKD组(P<0.05)。HK-2细胞培养、分组干预后,与Con组比较,其他组TGF-β1、FN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IL-4组比较,HG+IL-4组TGF-β1、FN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IL-13组比较,HG+IL-13组TGF-β1、FN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 ILC2s可能部分通过分泌2类细胞因子促进DKD肾纤维化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