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疗》编辑部在线征稿

分类:范例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05 01:00:00

《中外医疗》目的探讨住院期间急性期脑梗死及TIA(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患者早期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特征。中外医疗方法该研究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的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搜集483例脑梗死急性期及TIA患者的个人特征、既往病史、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实验室数据及中医证候等临床信息,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的差异。结果该研究包括483例患者,22例患者(4.6%)出现了卒中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入院后3 d,四分位距25。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TIA病史[比值比(odds ratio,OR)4.2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4212.58;P=0.010],合并感染(OR 4.72,95%CI:1.4115.82;P=0.012)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脑梗死组内风证较未复发组多见(55.0%vs 26.7%,P<0.05)。结论接受二级预防管理的患者院内卒中复发率较低。有TIA病史,合并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的患者,中医证候含内风证其卒中复发风险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目的探讨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对预测食管浅表癌及癌前病变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便利选择2014年8月—2016年5月期间因各原因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常规胃镜检查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食管癌前病变及浅表癌对象共148例,再行放大色素内镜比较术后病理。结果术前IPCL的Inoue’s分型和简易JES AB分型预估病灶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5.1%和87.8%,IPCL分型预测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5,P=0.064 8),一致性检验IPCL分型结果可靠(Kappa系数=0.642,P=0.001)。结论 IPCL分型可较准确预测病灶浸润深度,有助于提高食管病变的诊断率和指导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目的分析分娩镇痛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产妇自愿要求分娩镇痛且具有适应证者分为观察组,余者60例正常阴道分娩,拒绝分娩镇痛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各个产程的时间,对比分娩中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599.8±36.8)min,第二产程时间为(48.5±29.4)min,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P<0.05;t=8.64,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05)。观察组产妇选择剖宫产4例,剖宫产率为6.67%,对照组产妇选择剖宫产18例,剖宫产率为30.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P<0.01)。观察组产妇分娩中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产妇(χ2=94.58,P<0.01;χ2=1.63,P>0.05;χ2=39.14,P<0.01;χ2=17.54,P<0.01)。结论在产科正常阴道分娩中,基于常规分娩处理,采取分娩镇痛的措施,可显著缓解产妇疼痛,减少产妇不良应激反应,对于正常阴道分娩有着积极的意义。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治疗头位难产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妇产科进行诊治的64例头位难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予以对照组研究对象自然螺旋分娩,予以观察组研究对象手法复位分娩。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发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9.38%、3.13%和3.13%,对照组为31.25%、34.38%和21.88%(χ2=4.730、χ2=8.308、χ2=5.143,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为46.88%,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3,P<0.05)。结论利用手法复位分娩方式对头位难产患者进行辅助分娩,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降低剖宫产和产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对于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抑郁症药物控制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用药前后GQOLI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抑郁症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达到62.5%,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后GQOLI评分为(71.29±4.03)分和HAMD评分为(9.74±1.39)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的GQOLI评分(53.86±4.17)分和HAMD评分(17.43±2.9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患者情绪,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目的分析应用PDCA护理模式对ICU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介入手术后的冠心病患者共有9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PDCA组,每组45例。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PDCA组的患者给予PDCA循环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心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状况。结果在护理后,PDCA组患者的焦虑评分[(39.75±3.02)分]以及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79±4.21)mm]都比常规组的[(46.83±3.40)分、(49.84±3.08)mm]明显减少(P<0.05);PDCA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3.46±4.20)%]、生存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3.33%)都比常规组的[(48.05±4.77)%、77.78%]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有效地促进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的恢复,调节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