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质量监督导报》编辑部在线征稿

分类:范例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6 01:00:00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题,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需要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实现这样的发展这一时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即有效解决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系统论述了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实践性认识问题,包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目标,即基本实现我国现代化的2035年目标;基本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基本动力,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技术以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为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础条件,即补齐扶贫和生态环境的短板;基本预期,即在经济运行中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使经济增长速度运行在合理区间;基本保障,即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问题;基本战略,即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参与引领全球经济治理应对百年变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本文以潜在债务违约概率为指标,通过构建"财政压力指标"讨论城市财政压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2014—2017年333个地级市全样本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测算财政压力指标的关键参数,且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验证其科学性。研究发现:(1)地方财政压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分布中整体呈南北基本一致、东西有别的"漏斗状"格局,北部地区与西南地区是财政压力的"重压区",东部及西部地区整体财政状况良好,但东部地区财政压力明显高于西部地区;(2)目前没有绝对的财政压力聚集区域,高压力地区劣中有优,低压力地区优中有劣;(3)2014—2017年,北部地区和西南地区整体财政压力有减缓的趋势,但不显著,而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的财政压力有加剧的迹象。本文为分析更低层级的政府债务、识别城市之间的债务异质性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首先基于地方政府均衡预算的约束,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推导出使居民效用最大化的"硬性"及"软性"公共服务的配置结构。然后,在七类基本公共服务细分的基础上,利用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2013—2017年的财政经济数据,分别构建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指标体系来测算各类公共服务供需间的协调匹配度。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失调度较高,公共服务供给力度不足和公共资源浪费现象并存,其中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模块的供需失调最为严重。最后,本文基于各类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实证结论以及近十年来财政对各类公共服务的投入情况提出公共服务在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建议。本文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分别围绕债务规模控制效应和债务资源配置效应,构建地区TFP增长对地方债的反应函数,求解出最优债务占比。实证检验发现:(1)单纯增加地方债规模并不利于地区TFP增长,地方债的TFP增长效应显著依赖于人均私人资本等外生性投资环境改善;(2)地方债增加抑制人均私人资本对地区TFP增长的促进,存在一定挤出效应,地方债优化要素配置的制度激励功能不明显;(3)财政独立性越高,地方债依赖人均私人资本促进地区TFP增长的作用越强,且2014年以后中央强化地方债管理对其资源配置效应起到显著促进作用;(4)通过门槛效应模型估计得到,实现地区TFP增长最优的新增地方债占地方政府投资支出比重的门槛值为7%,财政独立性较高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债务承载能力,其债务门槛值为16.3%。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实施地方债规模管理对防范债务风险非常重要,但要从根本上化解债务风险还需强化地方债配置管理,充分发挥债务促进要素优化配置的制度激励功能。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希望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政府隐性担保,形成市场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方式。本文首先论证打破国企刚性兑付的动因,然后采用2014—2017年发行的地方国企信用债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债券违约存在省内的传染效应,违约能降低省内其他国企债券的发行评级;(2)国企债券违约后,信用评级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作用下降;(3)隐性担保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利差,随着省内债券违约数额的增加,隐性担保的作用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债券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中国式影子银行本质上是银行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活动。银行是相关活动的资金提供者和风险承担者。当类信贷影子银行活动的底层资产风险暴露时,其将侵蚀银行的利润基础或资产价值,进而影响或改变银行的风险状态及其违约预期。在银行同时从事传统银行活动和类信贷影子银行活动,以及后者不确定触发风险和引致表内损失的情形下,本文模型刻画了两类活动对银行总体风险状态的结构性影响,以及类信贷影子银行活动的表内溢出风险状况。本文还经验估计和简洁呈现了中国多层次银行体系的类信贷影子银行活动的表内溢出风险图景及其结构差异。读者能从中管窥传统银行活动和类信贷影子银行活动对银行总体风险状态的结构性影响及其变动趋势,多层次银行体系的类信贷影子银行活动的相对规模与其表内溢出风险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相对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西方不时抛出针对中国方案的"阴谋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沿线国家债务风险及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预期。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降低沿线国家债务风险;(2)从作用机制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缩减沿线国债务规模和增强沿线国财政可持续性这两条路径影响沿线国债务风险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倡议深度不同产生的债务风险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具体来说,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即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沿线国家,其债务风险更低。上述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分析、替换测度指标等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本文不仅从新的视角推进了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而且为国际社会更客观地认识和肯定中国方案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下,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本文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线索,系统梳理和归纳了贸易开放、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中国2005—2015年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估计统一框架内,实证检验了贸易开放和人力资本积累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广西质量监督导报研究发现,考察期内,贸易开放与人力资本积累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因素,相比贸易开放,人力资本积累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更大,贸易开放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程度每上升一个标准差,自主创新能力将分别提高0.0727个和0.1248个标准差。机制检验表明,贸易开放能够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程度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是吸收国际知识和技术的核心能力,人力资本积累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特征,人力资本积累程度越高,贸易开放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越大。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人力资本积累的约束效应显著存在于东部、中部以及发达经济和发展中经济区域,而在西部地区和落后经济区域均不成立。以上研究结论在剔除地级以上城市样本和考虑异常值以及更换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后依然成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