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寿宝典》

分类:范例范文 发表时间:2022-02-14 01:00:00

益寿宝典》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者发现,积极治疗牙龈疾病可能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血压水平。研究者选取了107名中国男女成年参与者,他们都有前期高血压症状和中重度牙龈疾病。其中一半的患者接受了牙龈疾病的强化治疗,而另一半患者只接受标准治疗。有些患者感冒好了,咳嗽却始终不好,吃了很多消炎药,也不见效;有的一躺下就咳;有的一着冷空气就咳,甚至拖延半年。这种久治不愈的咳嗽很可能不仅仅是呼吸系统问题,而是消化道都能通到的地方,所以咳嗽还可以是消化系统的问题。有一种病叫"胃食管反轮流",目的分析中药治疗肺癌随机对照试验的结局指标,为构建肺癌临床试验的核心指标集提供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以2009、2014、2018及2019年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样本,由2位作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如有分歧通过讨论解决。结果纳入654个RCT研究中共包含55024位患者,共采用116个结局指标。单个研究指标数量最少为1个,最多达10个,平均每个研究结局指标的数量为3.1个。654个RCT研究普遍存在结局指标不规范、临床重要性低、测量工具不一致等问题。结论中药治疗肺癌临床试验结局指标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开展核心指标集研究。通过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归纳古今医家对脾胃湿热证证候特征的认识及证治规律和清热化湿法的运用特点;完成了清热化湿法作用机理研究,开展了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及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应用的湿热证本质探索等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湿热伏邪"学说等学术观点,形成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观察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尿液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异病同证背景下脾胃湿热证的病机转化与代谢产物的关联性,为中医预防或截断"炎癌转化"途径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搜集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他证型46例患者的尿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采用多变量统计学方法中主成分分析(PCA)、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测定相关代谢标志物的含量。结果 PLS-DA显示,(1)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比较,筛选得到差异性代谢产物14种,与胃癌组相比,后者柠檬酸、赖氨酸等7种物质含量上升;甘油、岩藻糖等7种物质含量下降。(2)胃癌脾胃湿热证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组比较发现,与前者相比,后者柠檬酸、甘氨酸等7种物质含量上升;N-苯乙酰甘氨酸、甘油等7种物质含量下降。(3)与对照组相比,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卡尼丁等3种物质含量上升,甘油、葫芦巴碱等5种物质含量下降。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肠上皮化生——伴肠上皮化生——胃癌"的代谢组学变化相似,说明湿热兼瘀是"炎-癌"转变的关键病机,此类证型具有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共性特征,对于进一步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脾胃湿热证病机转化规律,优化防治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目的研究连朴饮(Lian Pu Yin Decoction,LPY)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雷尼替丁合并酒精灌服刺激方法,同时施以饥饱失常等,复制大鼠CAG模型,通过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胃窦组织形态病理变化评价LPY对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LPY干预CAG的作用机制。结果 LPY可改善模型大鼠一般状况,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筛选得到显著差异代谢物有9种,主要使维生素B6代谢、氨基酸代谢发生紊乱。LPY可显著调节模型组差异代谢产物8种:Kynurenic acid,1-Methylnicotinamide、Indole-3-carboxyaldehyde和5′-S-Methylthioadenosine在LPY组中含量显著上调,Guanosine,Indoleacetic acid,2-Hydroxyisocaproic acid和Uracil在LPY组中含量显著下调。特别是上调了色氨酸肠道微生物代谢物Indole-3-carboxyaldehyde调节了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LPY可调节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尤其与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高度相关。结论 LPY对CAG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烟酸盐代谢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有关。其中,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可能是连朴饮治疗CAG作用机制的核心通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Hp感染后引起粘膜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同时胃内微生物菌群也发生改变,与粘膜免疫系统相互影响。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异常炎症状态,胃内微环境改变与Hp感染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Hp感染的治疗,现有西医疗法存在抗生素耐药、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等问题,而中医药参与治疗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副作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机制,不仅为中医药赋予科学内涵,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基于Hp感染引起的粘膜免疫应答及其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研究进展。芍药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机制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2例。实验组予以芍药汤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Mayo评分,单项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定,比较缓解率、有效率、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等临床指标。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ROR-γt和Foxp3在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水平表达,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IL-10和IL-17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 <0.05),实验组治疗后在缓解率、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和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单项症状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定的肠道症状、社会能力、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等方面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好转(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出现Th17细胞比例降低,ROR-γt mRNA水平和IL-17表达减少,Treg细胞比例升高,Foxp3 mRNA水平和IL-10的表达提高(P <0.05)。实验组治疗后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ROR-γt和Foxp3 mRNA,IL-10和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变化明显(P <0.05)。结论芍药汤可通过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大幅缓解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症状,促进肠道黏膜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