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颐》

分类:范例范文 发表时间:2022-02-12 01:00:00

康颐》探讨住院脑梗死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1~5月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内科的44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分为两组,即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组(n=111)和无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组(n=33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区分度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1.869,95%CI:1.125~3.106)、低身体质量指数(OR=0.908,95%CI:0.845~0.975)和低生活自理能力(OR=0.966,95%CI:0.955~0.977)为脑梗死患者发生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基于3项影响因素,建立脑梗死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重复采样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0.660~0.773),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合并糖尿病、低身体体质指数及低生活自理能力3项影响因素,建立脑梗死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脑梗死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发生概率。 分析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治疗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100例,根据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每组50例。同时选取本院职工和周边社区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被试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为(42.75±5.85)pg/mL、TNF-α为(108.25±20.80)pg/mL,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与HAMD评分均呈正相关(r=0.663,P<0.001;r=0.672,P<0.001)。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简易营养评价量表(MNA-SF)、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评估营养状态,将具营养不良风险的99例患者作为营养不良组,无营养不良的1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不良生活习惯、合并症)、临床资料[心功能等级、C反应蛋白、脑钠肽、谷丙转氨酶、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对营养不良组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MNA-SF量表、NRS2002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营养不良组C反应蛋白、心功能等级、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反应蛋白(OR=1.513)、高心功能等级(OR=2.534)、高脑钠肽(OR=1.603)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左室射血分数(OR=0.862)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干预2周后,营养不良组患者MNA-SF评分及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营养支持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危险因素主要为高C反应蛋白、心功能等级、脑钠肽,高左室射血分数为其保护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心力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态。 分析发病4.5~6 h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发病4.5~6 h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溶栓组(34例)和对照组(46例),溶栓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NIHSS评分,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90 d预后优良率。溶栓组根据入院时的NIHSS评分,分为低分组(≤5分)和高分组(>5分),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和90 d预后优良率。溶栓组进一步根据90 d预后分为预后优良组(mRS≤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1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溶栓组治疗1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90 d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患者中低分组90 d预后优良率高于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和高分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患者中预后优良组溶栓前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是尿激酶溶栓预后的危险因素(OR=3.797,95%CI:1.007~14.315,P<0.05;OR=1.087,95%CI:1.005~1.175,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发病4.5~6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和死亡率,溶栓前NIHSS评分越低或发病至溶栓时间越短,预后越好。 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标本中的主要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200例,采用Wagner分级法分为轻度感染组(n=78,Wagner分级l、2级)、中度感染组(n=60,Wagner分级3级)和重度感染组(n=62,Wagner分级4、5级),采集3组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采用PCR法扩增耐药基因。结果共分离培养出有效病原菌菌株24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50.00%(124/248),革兰氏阴性菌占47.58%(118/248),真菌占2.42%(6/248)。3组患者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感染组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完全敏感,对青霉素完全耐药;中、重度感染组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主要为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其对亚胺培南敏感率>90%,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性较高。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32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1.25%(26/32)的菌株检出携带erm、tetM基因;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1株为耐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以OXA-10和oprD2缺失基因型为主,各占45.45%(10/22)和36.36%(8/22)。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轻度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中、重度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携带erm、tetM耐药基因,耐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则以OXA-10和oprD2缺失基因型为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