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经》

分类:范例范文 发表时间:2022-02-01 01:00:00

山西农经》中国农产品出口稳居世界前列,但农业增值能力减弱,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不断下降,进口规模不断突破新高,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测算了1995—2014年中国农业增值能力,基于波特价值链模型,把中国农业价值增加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深入分析影响中国农业增值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底线"关系基本民生的保障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力度与空间。经济增长区间的确定,既要明确增长潜力,也要知晓经济增长的"底线"。就业关乎民生,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重点。"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中,就业都被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可以从保障基本就业的角度思考和确定经济增长的"底线"。本研究基于非农就业弹性的计算,在充分考虑到就业增长面临的复杂形势下,估计现阶段经济增长"底线"约为3.28%,并提出加强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与研判、提升对重大风险的应对能力和完善多渠道就业等政策建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和挑战,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越来越紧迫。基于2010—2019年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山西省农业经济转变指数从初步实现阶段跨入基本实现阶段,2019年综合得分为78.63,但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缓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山西省农业经济转型的路径。

南京市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属于依托丰富的老山森林资源以及独特的泉水资源进行规划发展的城郊型山地旅游度假区,因此对区域进行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分析尤为重要。基于GI S技术,从生态管控区、耕地、林地等生态要素适宜性,以及坡度、坡向、高度等自然要素适宜性,对度假区进行分析,提出度假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情况以及未来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基于云南省合作社成员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认同对合作社成员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组织认同度能够有效降低成员退出合作社的意愿,年龄、文化水平及耕地面积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成员退出合作社意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核心成员,组织认同对一般成员退出意愿的影响效果更强;相较于非农业类型成员,组织认同对农业类型成员退出意愿影响效果更强。为了降低合作社成员退出意愿,应切实提升成员组织认同,规范合作社治理,提高成员归属感和满意度。

新乡贤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不同类型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功能实践不同。根据"是否与乡村有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是否是精英"作为划分标准,将新乡贤在场主体划分为"内生型"精英新乡贤、"内生型"平民新乡贤、"嵌入型"精英新乡贤、"嵌入型"平民新乡贤4种类型,以云南省P市M县L村和Y村为个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新乡贤的主体类型和功能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后扶贫时代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将解决农村相对贫困作为核心,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新阶段。巩固现有脱贫成果,增强返贫治理,加快乡村发展速度,是后扶贫时代农村相对贫困难点治理的关键任务。夯实农村地区相对贫困治理基础,强化治理动力,加强组织保障,促使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获得实际效果,是后扶贫时代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路径。

通过绘制农村基层治理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考察了国内有关农村基层治理研究的发展脉络,旨在厘清国内农村基层治理研究现状,挖掘农村基层治理研究热点,探测农村基层治理热点变迁,找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指明方向文章基于调研事实分析了乡村振兴中我国耕地利用出现的耕地非农化、耕地抛荒、耕地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农业强""农村美"等乡村振兴的要求和目标相悖。粮食生产的天然弱质性、相关主体对耕地利用功能认识不全面、耕地利用管理不到位、耕地污染防治机制不完善等是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加大政府支农力度、注重耕地利用与周边第二、第三产业用地利用相协调、推广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强化耕地利用动态执法监管、完善耕地污染治理体系等是乡村振兴中优化耕地利用的有效路径。

农业是国之基、民之本。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民生福祉,一直是政府农业投资考虑的重要问题。当前,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农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于对青年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