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家》

分类:范例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28 01:00:00

中外企业家》1994年分税制以来,收入集权和支出分权所引致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常被认为是地方经济发展诸多问题的制度性根源。本文以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为研究背景,利用2000—200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程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省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程度和地级市经济增长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程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而下降;作用机制探讨发现,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工业发展等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客观评估了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为未来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和经验借鉴。公司违规行为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威胁因素。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公司违规行为对企业本身的影响,而忽视了其对作为股票市场基石的个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利用全国代表性家户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所在地区上市公司违规数量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家庭股市参与。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公司违规显著地降低了家庭股市参与率;其次,公司违规对家庭股市参与率的影响在年龄较大群体中更加显著;最后,在影响机制上,本文从信任视角进行了探索性检验,发现公司违规降低了个体对企业的信任度。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监管层、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等资本市场诸多主体均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本文基于制度创新视角,探讨了中国情境下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双重差分检验以及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的识别过程表明,自贸区这一制度创新不仅驱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而且是众多驱动因素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2)"投资贸易"这一自贸区建设中最原始的核心功能的快速发展,是自贸区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素,这意味着在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反复的宏观背景下,自贸区建设应积极借鉴上海、浙江自贸区在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上的做法,回归自由贸易本源,在扩大贸易开放与提升投资便利方面积极寻求政策支持;(3)利用合成控制法,本文发现不同地区因设立自贸区而带来的"实验效应"存在较大差距——沿海型自贸区优于内陆型自贸区,且设立时间越晚,效果越不明显。因此,中国自贸区建设应针对区位特征和禀赋特征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来减少同质化竞争,并实现沿海型自贸区与内陆型自贸区的均衡、协调发展。

数字金融的强势崛起推动了消费方式的巨大变革。本文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所推动的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本文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在短期内对城市居民消费,特别是与生活相关的基础型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验证了数字金融发展驱动居民消费的可能机制:一是数字金融便利了居民的支付,加速了居民的消费决策,进而促进消费增长;二是数字金融通过降低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而释放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迅速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与非充分。本文从社会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出发,探究方言种类的多样性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方言多样性带来信任分割,阻碍了要素跨地区流动,影响要素的集聚效应,进而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张。利用地区方言种类的多样性指标和2016年NPP-VIIRS城市夜间灯光指数,本文实证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城市规模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方言多样性对城市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平均而言,方言小类增加一种,将导致以夜间灯光指数测算的城市规模下降4.55%。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因果识别显示本文估计结果是稳健性的因果关系。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方言多样性主要是通过阻碍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张。本文研究启示:建设多元、包容性的现代化城市,需要权衡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成本与收益,打破文化隔阂,消除文化偏见,提高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带来的互补效应。

本文以2004—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发起事件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基于现有研究提出的等待期权假说的逻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企业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就越低,并购绩效也越好。然而,基于中国数据,本文却发现不一致的结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并购绩效就越差。为了解释该现象,本文基于中国情景提出了柠檬市场假说:鉴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投资者更难判断并购的价值,并低估并购收益,形成了柠檬市场,抑制企业发起并购,尤其是抑制替代性投资机会多的公司发起并购(即逆向选择)。基于该逻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企业发起的并购绩效就越差。本文从多个角度检验了柠檬市场假说。整体上看,柠檬市场假说可作为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与外商构建合资关系是本土企业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重要途径,但合资经历的重要性却较少受到关注。以合资企业转向本土独资为分析对象,本文从合资经历这一独特视角考察了外商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重点比较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的差异。研究发现:(1)拥有过合资经历的企业其生产率与出口概率、出口密集度都呈现显著的提升,成本加成率明显下降,但企业创新能力没有变化;(2)对比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绩效变化,合资经历对国有企业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但仍然不及民营企业的生产率表现;(3)合资经历带来的企业绩效提升现象集中表现于独资化的早期阶段,独资时间越长,合资经历给企业带来的经营优势越不断弱化。本文研究表明,虽然合资经历的确改善了企业绩效,但其呈现的效果却是相对短暂与有限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