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家》

分类:范例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28 01:00:00

中外企业家》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重要性以及金融监管日益趋严的大背景,采用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下银行的多重市场竞争如何影响其风险承担,并进一步引入不同监管维度的视角,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及金融监管下多重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传统贷、存款市场而言,贷款市场竞争显著抑制了我国银行业及各类银行的风险承担,且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抑制作用,但国有银行除外;而存款市场竞争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风险承担,但存款利率市场化并未进一步强化其影响,地方银行除外;对于理财产品市场而言,其市场竞争同样会显著增加我国银行业及各类银行的风险承担,且利率市场化进程会进一步增加这种正向链条的影响;在纳入多维度监管因素后,本文发现事前和事后监管能够有效地增加贷款利率市场化及其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而针对理财产品市场,仅有事前监管能够显著地削弱利率市场化进程与理财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在我国大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背景下,探索去杠杆如何影响实体企业生产率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意义。基于中国1998—2013年制造业企业大样本数据,本文在微观层面构建去杠杆变量,实证研究去杠杆对实体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去杠杆整体上对实体企业生产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样本选择偏误、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去杠杆指标之后依旧稳健。进一步基于最优资本结构的研究发现,只有对负债不足的实体企业去杠杆才会对其生产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过度负债的企业去杠杆则有利于提高其生产率。这意味着政府在推进企业去杠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结构性问题,通过调整负债不足和过度负债企业间的资金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股权质押给股票市场带来较大风险,那么限制股权质押比例能否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呢?本文基于"质押新规"这一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从股票收益率、波动率、停牌交易日占比和非流动性四个方面研究股权质押比例限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从公司治理和股东持股角度进行了机制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质押比例限制对低质押比例企业造成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短期看,设定质押比例上限对个股的收益率和流动性存在负向冲击,对个股的波动率存在正向冲击,股权质押比例限制总体上降低了股票市场稳定性。"质押新规"对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的企业的个股收益率产生了负向冲击,对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小的企业的个股非流动性存在正向冲击;尽管"质押新规"针对的是高质押比例企业,但对低质押比例企业也产生了冲击。"质押新规"的负向冲击主要通过盈余管理和股东持股比例变动向市场传递。因此,应对股权质押风险,需要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等经营状况和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动,并防范溢出效应造成的风险传染。本文大量研究讨论了企业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我们基于Melitz(2003)模型,对企业互联网化进行了扩展,认为随着企业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会更多地使用国内中间投入。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新浪微博的数据匹配,研究表明:(1)从贸易方式来看,企业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2)区分企业所有制、所在省域和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发现企业增强互联网化程度对提升国内中间投入使用的促进作用会因企业所有制、所在省域和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稳定性的不同而异,互联网化对非国有企业、东部省份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企业互联网化主要通过提高国内中间投入的使用这一渠道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据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通过加强自身业务同互联网的融合,提高了国内中间投入的使用,有助于提升本国企业出口竞争力。

空运贸易作为一种昂贵但快捷的运输方式,其发展势必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各城市与世界各国的国际航线数据,以及中国海关数据,发现2000—2013年中国的航空运输不断发展壮大,以机械为代表的中高级产品是我国空运出口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国各省份与各国双边贸易额的实证分析还发现,开通国际航班能够显著地增加我国各省份出口和进口贸易总额,并且能够显著地促进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长。稳定开通一条国际航线平均能够带来10.09亿~11.11亿美元的出口增长,以及3.93亿~4.77亿美元的进口增长,贸易产品结构的差异能对航线的出口和进口促进产生正向的调节效应。这些结论在区分不同的航线开通指标、不同的运输距离的分组分析中都显著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准确评估航线的经济收益、发展临空产业经济提供有力的参考借鉴。在国家治理背景下,财政嵌入我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系统中,成为国家各子系统的媒介,因而要从系统和综合视角看待财政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财政资源充足性、制度合理有效性和外部冲击三方面的分析框架,研究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总体看,我国政府资产债务情况较为健康,财政资源比较充足,但也面临或有和隐性债务风险以及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国初步搭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基本框架,但仍在责任、合法律性、效率、公平和适应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外部冲击情况下,要根据财政可持续内涵厘清应对外部冲击的财政政策逻辑和思路。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要强化政府资产管理和运作能力,扩大财政可支配资源;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针对外部冲击,基于财政可持续制定和优化财政政策体系。减税降费的意义不仅在于降低企业负担,还包括"结构"效应。社保降费能否增强企业活力,助推僵尸企业处置?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社保征收机构变更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社保降费对僵尸企业复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社保降费能够缓解因金融市场扭曲带来的融资约束问题,从而显著地增加了僵尸企业的"复活"概率;该效果在非国有僵尸企业中更为明显,提升了其投资效率与盈利能力。向降费要活力,本文的结论为"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的分类施策"提供了一个依据,也为我国社保降费效果提供了一个经验事实。


关键词: